昨日,四环外姚家园路一辆汽车违停在非机动车道上,迫使自行车骑在机动车道上才能通行。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昨日,姚家园路非机动车道被占,导致自行车只能骑到机动车道上。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位于六里屯一带,记者探访发现多条道路被占,居民出行难;街道称已有人介入处理
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遍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路权之争再次引发关注。
连日来,“童话大王”郑渊洁通过其个人微博发文称,朝阳区六里屯一带,原本狭窄的道路被画上停车线,并有人收费停车,导致自行车骑行时“无路可走”。昨日,朝阳区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回应郑渊洁称,已将问题转至相关部门,并会第一时间通报处理进展。
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六里屯石佛营一带路边违停、画线停车现象普遍,自行车道被长期占用。骑行时,不到5分钟就需下车推行。此外,市区多条非主干道同样存在自行车道占用现象。昨日,六里屯街道办公室回应称,已有工作人员介入处理。
“童话大王”称出行“无路可骑”
8月24日起,拥有近650万粉丝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接连发布多条微博称,在朝阳区六里屯一带骑自行车,发现非机动车道被占用,不少路段被画上停车线。
郑渊洁在微博中称,自骑自行车出行以来发现,道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大量被机动车侵占,“在很多道路上,骑自行车几乎无路可走”。此外,不少非机动车道被路边画线收费机动车停车位侵占,导致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自行车或骑上人行道,或和步行者混行,“给交通参与者造成风险”。
郑渊洁举例称,今年8月21日,自己骑自行车经过朝阳区一条狭窄道路时发现,“自行车无路可骑”,并称自己“多次被机动车逼停,数次被身后的机动车贴身鸣笛驱赶”。而眼前的非机动车道被画了停车位,导致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十分危险,影响道路通畅和安全”。
昨日,朝阳区政府官方微博@北京朝阳回复郑渊洁称,已收到郑渊洁反映的问题,会将其诉求转至相关部门,并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进展。
连续骑行超不过5分钟
昨日上午,按照郑渊洁微博中的信息,新京报记者在朝阳区六里屯一带进行探访。眼前的道路两旁,违规停车、非机动车道被画停车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被完全占用,自行车无法通行。
新京报记者骑自行车从朝阳公园到石佛营东路,沿途经过姚家园路、甜水园中街、水碓子路、石佛营路等路段,每次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不超过五分钟,就因车道被阻挡而无法继续前行。
郑渊洁微博中所提到的道路,位于石佛营东路一带。一对居住在附近的夫妇告诉记者,这条路“每天都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现在,本不宽阔的道路两边,又被画上停车位,每天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5点左右道路都会很拥堵,骑自行车的人只能推车到人行道行走,根本没有办法骑车,“希望这个地方能够规划好,既可以停车又不占道路”。
除此之外,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从双井到广渠门沿线,尚有多个路段自行车道被占,部分地点有人看管。
收费人员不知车位是否备案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石佛营东路没有单独画出非机动车道,道路两旁则被画上停车位,并有专人看管,每当有车辆停进停车位时,会有人记下停车时间,车主开车离开时上前收费。一名收费人员表示,车位由公司负责运营,不知道是否备案,也不能保证停在这里的车不会被贴条或拖走,车辆被划或被破坏,需要车主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朝阳区六里屯一带多位车主表示,小区要么没有停车位,要么停车位不够用,把车停在道路上,也是无奈之举。
姚家园路的一处路边停车位看管人员称,没有停在车位的车辆都是违停,“交警经常来贴条”。至于收费标准,家用小型车辆白天首小时6元,之后每小时9元;大型货车首小时12元,之后每小时18元。“如果是在附近居住的话按月包停车位比较划算,不开发票,一个月300元,开发票的话一个月350元,全天24小时随便停。”
昨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从朝阳区六里屯街道办公室获悉,关于六里屯石佛营一带非机动车道占用一事,目前已有工作人员介入处理,并将对路边停车位手续是否齐全进行核查。
■ 对话
郑渊洁:让自行车出行成为愉悦的事
去年开始,郑渊洁就已很少开车,出行主要依靠地铁和共享单车。最远一次,他曾经从大望桥骑到中关村。郑渊洁告诉新京报记者,关注自行车道被占,源于自己亲身经历,通过微博发布,也是希望尽快解决问题,“让自行车出行成为愉悦的事”。
新京报:为什么会关注自行车道被占用的情况?
郑渊洁: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是骑自行车代步的,后来才以开车为主。从去年开始,我就比较喜欢搭乘地铁出行,因为不会堵车,比较准时。再往后,共享单车出现以后,我又重新痴迷骑自行车了,因为有好几十年没有骑过车,还挺怀念这种感觉。以前开车时会埋怨非机动车到处乱钻,自己骑车后才发现,很多时候自行车可以说是“无路可走”。
新京报:亲身经历后,感觉会不一样吗?
郑渊洁:导致我关注这个问题的直接因素,就是一段亲身经历。今年8月底,我骑车到石佛营一带,就是后来微博中提到的那一片区域。因为路面到处都被画了线,自行车没路可走,我就走了机动车道。后面的机动车一个劲按喇叭,还有一个人伸出头骂我。后来我只好下来,把自行车推到路边。这样的经历,给我一个观察这条路的机会。我发现这条路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混在一起的,自行车行路也比较难。
新京报:自行车“行路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渊洁:原本的自行车道被占用,而且还比较普遍,都画上了停车线。这种情况下,等于把自行车逼上人行道,起码我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其实微博上指出来的这条路,情况相对还算好,因为道路本身比较宽,自行车有时候还能走一走,但是其他路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新京报:在北京骑自行车的体验怎么样?
郑渊洁:总体来说不是很友好的,因为时常面临机动车挡道的情况。但是我发现,绝大部分司机对自行车还是很宽容的。这一方面,其实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做法。
新京报:国外有哪些可以吸取的经验?
郑渊洁:比如说我前阵子刚去了一趟以色列,在首都特拉维夫,马路上都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就在人行道画出单独一道,这个路上行人不走,只能走自行车。我发现当地自行车都骑得飞快。实际上,自行车道不用多宽,很多时候一米就够了,因为自行车超车的情况不是特别多。
新京报:为什么要选择通过个人微博发布?
郑渊洁:其实自行车管理这块,北京是有基础的,很多道路当年就是为自行车通行而建,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自行车大国,后来机动车越来越多,才逐渐侵占了自行车道。通过个人微博发布,归根到底还是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面重视,能够把问题解决得快一些。希望骑自行车出行,能够成为一件愉悦的事。
新京报记者 王煜 实习生 刘名洋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