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赵牛渚
英国与欧洲之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彼此建立了太多的“细节”,不是一句简单的“分手”就可以“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民调机构Survation在6月底对一千余名英国人进行调查,有54%的受访者支持留欧,支持脱欧的比例降至46%;36%受访者认为最好现在立刻停止脱欧谈判,继续留在欧盟,仅有24%民众支持政府目前的脱欧策略。
报道认为,如果现在再举行一次公投,结果很可能出现反转。简单说就是:脱欧,英国人后悔了。
虽然现在欧美国家民调机构的声誉并不怎么样,但在脱欧问题上,英国民意的变化是不争的事实。坚持“硬脱欧”的特雷莎·梅在6月份的英国大选中失利,就体现了民众情绪的这种悄然变化。
这种变化是可以理解的。随着英国国内关于“脱欧”议题的深入讨论,英国民众越来越认识到“脱欧”对自身生活的真实影响。
比如,在欧盟内部跨境旅行、学习、工作等便利条件可能消失;英镑贬值带来的自身财富的缩水;许多企业搬离英国所造成的职位削减等等;再加上欧盟以及德、法等国就英国“脱欧”的强硬表态,要让英国“付出代价”,这让民众加剧了对特雷莎·梅“硬脱欧”方案的担忧和不满。
所以,一时之间,“怀旧”情绪蔓延。甚至有评议尖酸地挖苦说,英国的脱欧谈判,不过是在盘算用多少钱来支付英国以前本就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脱欧问题引发的震动,让国际舆论和众多观察家们,更多地聚焦在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历史恩怨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上。
双方最近以来围绕脱欧条件的谈判,也经常是彼此间“恶言相向”,都摆出一副“恩断义绝”的姿态。结果,就像所有的悲惨爱情故事一样,人们见识到的、记住的都是最后“难看”的“相互了断”,而忘记了过程中的一切美好。
英国自1960年代开始,就对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展开热烈的“追”,虽然被两度拒绝,但最终于1973年正式加入。英国的加入其实对欧洲一体化作用重大。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体系——就是英国与德法在1970年代紧密合作的成果;欧洲单一市场建设中“四大自由”原则的确立——实现人员、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也与英国的努力密不可分;英国的军事力量,也是当前欧盟加强防务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样,英国也非常依赖欧盟的大市场。
人们常说,岁月的流逝和日常的琐碎可以打败爱情。就好像,现在英国与欧盟之间的龌龊不断,但过去相处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细节,恰恰是支撑爱情最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未来英国与欧盟之间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
英国与欧洲之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彼此建立了太多的“细节”,不是一句简单的“分手”就可以“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就像老鹰乐队几个老男人在《加州旅馆》中扯着嘶哑的声线所唱道的:你可以随时结账,却永远无法离开。
□赵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