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李永兰
近年来,随着书香青海,书香夏都的品牌建设,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渐入“全民阅读”佳境,随之而来的各类书吧也陆续在省城“扎根”,受到市民的追捧。然而,也有一些商家利用“假书”来装修门面,引起市民不同意见。
以书为媒巧经营
11月28日,虽然是周二,但位于青海省图书馆旁边的“书林叙语”仍不乏读者的身影。记者看到,该书吧内装修典雅别致,每个小书桌四周的书架上都摆满了各种图书,不少读者在这里边品茗边读书。
据书吧工作人员介绍,该书吧共有45张书桌,每张书桌能坐四名读者,除了提供图书外,书吧中间还摆放着各种学生用品以及冷饮、果汁、小点心等。“平时来的读者还少些,每到周末基本爆满。”工作人员说到。据了解,书吧主要以年轻人为主,除了周末家长带孩子过来购买学生用品,还有不少中老年人前来购买书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书吧”在西宁市不在少数,比如昆仑书院、里想书店等,早已遍布西宁大街小巷,并被市民们熟知。这些“书吧”的经营模式都大同小异,甚至装修风格也相差无几,都是以“书”为媒,开展经营活动,受到市民的欢迎。据悉,海湖新区、西门等地正在筹建大型“书吧”。
读者刘先生平日酷爱阅读,闲暇之余,他都和朋友到书吧小坐,“我觉得书吧书香气十足,而且在这种环境下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最主要还是在氛围,喜欢这种感觉。”
假书装饰引争议
除了这种正规的书吧之外,不少商家也打“文化牌”,在店面内摆放一些从网上订购的“假书”来装饰店面。
记者在力盟商业巷一家火锅店看到,该店餐桌周边设立了一些书架,上面摆有一些“套装图书”,有国内书籍,也有国外书籍,感觉很有文化氛围。但当记者随手打开时,却发现都是一些“披”了书皮的空盒子。
无独有偶,记者在一家服装店也发现类似装修风格。该店老板表示,经营的服装大多偏向文艺,摆上“假书”一方面起了和服装搭配的作用,另一方面放上“假书”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提高购买者的购买欲。
对于这些以“假书”装修门面的做法,很多市民表示不赞同,他们认为,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应该要货真价实。读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应提倡社会一起来阅读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