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萍
11月10日,市委常委、嘉陵区委书记廖伦志就嘉陵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嘉陵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是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嘉陵区将如何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廖伦志:一方面,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全力冲刺。对于即将到来的国省脱贫验收,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围绕住房保障、产业培育、政策保障、群众教育等重点工作,一件一件攻坚突破,争分夺秒往前赶,确保户户过关、项项达标。二方面,要以事不过夜的态度对标补短。要对照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的标准,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开展全域问题大排查大梳理,以“问题不过夜”的态度,限期整改销号。三方面,要以决战决胜的信念全面奔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紧转2版)(紧接1版)全面小康才是目标。嘉陵作为农业大区,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农村全面繁荣、农民全面增收,坚决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嘉陵区如何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持发展战略定力,促进嘉陵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廖伦志:首先,投资拉动抓大建设。全面推进交通、水利、城建和民生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GDP、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支撑财政收入、支撑嘉陵发展。其次,三产联动抓大产业。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加快形成以汽车汽配为龙头,丝纺服装、食品药品梯次发展的产业格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家庭农场、企业化农场、专合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不断激活商机人气。第三,招大引强抓大开放。锁定成渝、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三类500强”、央企及上市公司,大力开展专题招商、沿链招商、以商招商,切实招引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第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简化审批流程,以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最简的程序为企业落户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业小镇”提档升级,吸引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孵化。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将嘉陵建设成各类人才汇聚、创新要素集聚的战略高地。
记者:在建设文旅、绿色和法治嘉陵方面如何全力以赴推动嘉陵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廖伦志:要加快文旅嘉陵建设。着力挖掘弘扬忠孝文化、丝绸文化、嘉陵江文化,积极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凤垭山天乐谷和黄金江岸,做美嘉陵新形象、提升嘉陵软实力、彰显嘉陵好风光。加快绿色嘉陵建设。巩固中、省环保督察整改成果,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规模开展绿化嘉陵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让嘉陵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加快法治嘉陵建设,深入实施依法治区。
记者:嘉陵区如何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廖伦志:扎实抓好脱贫攻坚。抢抓住房保障,确保农户住进安全房;严格落实机关干部3个90%帮扶制度,大力开展“干部进万家”活动,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严把时间节点,全面做好脱贫摘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筹备第四季度项目拉练。加快推进银翔汽车、黄金江岸会客厅、凤垭山天乐谷景区、滨江南路标美大道、夜景灯光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