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实习记者 焦惠芳
进入十月的乐都区共和乡克什加村美丽宁静,村子依山而建,山脚下溪水潺潺,山路两旁的白杨树树叶渐黄。记者在走往贫困户李拉旦家的路上,看到村民整齐划一的围墙和大门让整个村子显得错落有致,几乎每家每户都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羊舍,昔日破败落后的脑山村经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已大变模样。
记者走进李拉旦家时,看到一家人正在吃午饭,桌上两大盘手抓羊肉和刚刚焪好的白面花卷香味扑鼻。李拉旦看到家里来了客人,连忙夹了一块羊肉给记者。“这是我们自己养的羊,您尝尝,我们这里的羊都在山上放养,吃的是天然的青草,肉质比其他地方的好,现在都已经出名了,县上的人都来我们村找羊。”李拉旦说。
李拉旦家里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残疾的弟弟。孩子上学的花费和弟弟看病的费用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提起以前的日子,李拉旦说家里最值钱的就是自己养的牛和羊。“那时候养牛养羊都是为了卖钱,我们自己舍不得吃,逢年过节才给家里留一只。现在日子好了,自己想吃了就宰一只,不用像以前一样考虑自己吃了会不会没钱补贴家用。”李拉旦说。
李拉旦告诉记者,村里的改变是从2015年开始的。那一年,海东城投公司、海东投资公司抽调的驻村干部来到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陈东捷成了克什加村的“第一书记”。
“我们来到村子后,看到村里全是以前的土房子,村里的路也都是土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我们当时住在村里的旧卫生室,房子漏风,半夜经常被冻醒。”提起刚进村时的情况,陈东捷表示,条件十分艰苦,村民的脱贫愿望也不强烈。“每家的家庭情况差距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我们到村里经常看到人们围在一起打麻将,晒太阳。”
面对这样的场景,扶贫工作组下定决心要将克什加村建成美丽新农村。经过一年的时间,克什加村新建农户卫生厕所93个,村道两旁、节点绿化投资20万元,种植树木3万株,完成了“三条线”(绿化线、边坡线、围墙线)和“三个点”(村委会建设点、广场建设点、党员活动室建设点)建设,总投资达701.40万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村子的模样改变了,如何让村民脱贫成为陈东捷的一大难题。他根据村民的意愿,以区政府下拨的50万元互助资金为支撑,成立产业发展资金互助社。对有种植枸杞愿望的7户贫困户投入资金16.2万元种植枸杞160亩。对有养殖猪、牛羊愿望的14户贫困户投入资金34.02万元修建标准牛羊舍、猪舍共计1400平方米,并为有养猪意愿的贫困户提供仔猪22头,扶持贫困户持续发展养殖业。
此外,陈东捷还联系乐都信用社为10户贫困户申请“530”扶贫小额信贷44万元,解决了他们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困难。同时,依托城投公司,积极协调相关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介绍12名劳务人员到金鼎水泥公司务工,2名劳务人员到互助启实矿业务工。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总要提起村民辛召马。辛召马家中贫困,住的是生产队时的旧房子,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家里又无钱修建,一家人不得不住在危房里。如今,他的庄廓院修了起来,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子。“家里的变化大,要是没有扶贫工作组,我们家不可能盖起新房子,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辛召马激动地说道。
两年来,克什加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700元提高到5000元,村民的生活变好了,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前一样混日子,而是积极谋发展,谁都想当村里的“有钱人”。现在,村里正在安装光伏设备,村民们马上就能实现“新版”的“靠天吃饭”,迎接克什加村的将是美好的明天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