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就全市脱贫攻坚情况采访了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邓强。
记者:南充的脱贫攻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南充有什么特殊意义?
邓强: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州之一,南充贫困面宽、量大,有贫困人口57.9万、居全省第三位。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充全面落实省委书记王东明“作出示范、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决战决胜、不胜不休,南部、蓬安脱贫摘帽成功通过省级验收,326个贫困村成功退出,38.42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近13万人。今年,我市又将有3个县(区)脱贫摘帽、410个贫困村退出、8.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将由2014年的10%降为1.7%。
记者:截至目前,南充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邓强: 全市已新建脱贫奔康产业园674个,5.3万户贫困户、7.7万户非贫困户成为业主大户、家庭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或园区股东,在家门口就可以增收致富;建成通村公路1373.8公里,基本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75%的组通硬化路;实施易地搬迁67636人、危房改造48358户、地灾避险安置1840户;全市县域内贫困人口住院(门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
记者:南充脱贫攻坚取得优异成绩,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邓强: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推动。我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出征、一月一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一天一调度,市县领导分片包村、蹲点督导,力量向一线下沉、项目向一线集聚、资金向一线集聚。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最关心的事、最后的堡垒、冲在最前方“三种意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扶贫。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差距管理”,建立“日暗访日通报”督查机制,每天直接进村入户暗访,每天全市通报,整改到期后再回访问效,倒逼形成了“水紧鱼跳”的浓厚氛围。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春华 采写 图片由本报记者 梁洪源 摄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