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看见河北网 > 社会与法 > 正文

绿色成为土乡最亮底色(海东时报)

文章来源:(海东时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22 06:28:05

时报记者 陶成君

地处湟水谷地北侧的海东市互助县有近72.1%的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多年来,互助县因地制宜,全力实施“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开窗见画、出门见绿新面貌。

王海生是青海生源园林绿化公司的“掌门人”, 因为看好绿色产业的商机,2007年他将运营了10多年的工程企业断腕式舍弃,转投苗木栽培这个朝阳产业。“国家把生态环保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看着城市一天天变绿,圆了我们绿色的梦,同时也为我们公司今后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王海生说。

在位于互助县境内的青海生源苗木培育基地,培育出的十几种苗木是从近百种树植当中优胜劣汰遴选而来,特别适宜在高原地区生长,同时这个基地处于海东和西宁交界地带,每年近40万株苗木从这里销往全省各地,装点出一幅靓丽的绿色美景。

苗木栽植基地负责公司的前端供应,基地员工从初创时的7个人,增加到现在的近50人,基地资产也从十年前的100万增加到现在的近千万元。公司也从单纯的苗木栽植发展成集园林工程绿化设计施工、花卉苗木培育和室内外花卉租摆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艺公司。这两天,正值秋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基地也忙了起来。汪生安是基地的老员工,公司刚刚签订了道路景观、园林绿化等几个大单,虽然忙碌但增加的收入也让他动力十足。“我是土生土长的互助人,以前山上光秃秃的,现在山上绿油油的,有些树苗是我们亲手栽的,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汪生安说。

走进互助县城,位于县城南端的振兴大道是互助县环境综合整治后的一条景观公路,迎着清晨明媚的阳光,行走在绿影斑驳的大路上,亭台楼阁隐现于树荫中;幽幽曲径置于繁茂花草间,拱形小桥横跨在清清池水上……如画的景色不仅存在于诗词中,更存在于互助城区的部分居民小区和景观公园内。

据互助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张玉海介绍,互助县从资源大县向生态大县的转变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互助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2.34%,蓄积量达到655.3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同步增长。

而在深秋的互助北山景区,更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这里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到3300—30000之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氧吧。游客置身其中,可以尽情放飞自我,开启一场沉淀心灵的洗肺之旅!

互助北山林场处祁连山东段,林场方圆11万多公顷,植物群系分布达30多个,高等植物1209种,野生动物198种,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青海省森林资源集中、森林蓄集量较大的天然次生林区。高清监控大屏幕、卫星地图、无人机、灭火弹、大型防火专用车……一批现代化高科技森林防护“武器”进入互助北山,给这片深山老林带来了新气象。

据互助县北山林场天保办主任刘凯介绍,北山林川通过三防智能管控系统,使林区重点区域的五分之三得到了监控,高科技的投入使用让林区护林员有了一个“千里眼”和“顺风耳”。也使林区的护林员在寻护中能够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也降低成本,使三防工作更加精准。

互助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费崇义告诉记者,在实施“生态立省”大战略的背景下,互助县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 实施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双赢战略,加快“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南北山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大绿化总量,着力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在良性的生态发展中让群众获得更多更实惠的“绿色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