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特约评论员 祁 娜
共享是许许多多的人对利益的向往。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异军突起,各大城市的单车投放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等提供服务,使政府、企业和使用者实现共享,这种绿色交通工具极大方便了出行,丰富了休闲生活,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但是,共享单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因政府监管部门和投放企业管理不到位,租用者使用不规范,出现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破坏严重等不少问题。日前,共享单车企业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以及武汉、杭州、福州、郑州、南京12个城市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
共享单车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自出现之日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带动10万人就业,国内客户规模达到1.06亿人。共享单车作为中国本土创新的一张名片,被誉为互联网时代“新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民族品牌”,并走出国门“骑”向世界。共享单车这种新生事物、共享经济的出现,是有市场的,有价值的,出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不能一棍子打死。
首要环节就是各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把好事办好。就投放企业应具备的条件、车辆标准、维修使用、租赁费用、押金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有的城市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城市居民使用,我们相信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大众欢迎的共享单车真正实现共享。其次是投放企业要尽职尽责。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各共享单车企业采取合理确定单车投放量、加大人工调度、加快车辆维修、提高单车使用频率等措施,用技术手段完善线下及线上的服务管理,升级自行车智能锁技术,积极与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运行,提升企业形象,提高运营效益,使企业真正成为负责人的共享利益营造者。
再次,广大消费者要担当维护之责。消费者作为利益共享者,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诚信守法意识,遵守行业准则,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合理停放,守法骑行,科学使用,爱惜单车,做一个高素质的共享经济的受益者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