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看见河北网 > 看见河北 > 正文

大村拆迁速度刷新1800多户16天签约

文章来源:新京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20 05:47:08


动迁工作开始前,顺义区临河村,拆迁工作人员测量房屋面积。

  昨天是顺义区仁和地区临河村拆迁第一奖励期截止日,不过,1800多户村民早在5天前就已全部签约交房,以16天的动迁时间创造了顺义区乃至北京市大村拆迁的最快速度。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几十年的问题一次解决

  “书记书记,你得赶紧撤了!”8月30日夜里11点半,一名干部推开临河村大剧场的门,告诉正在开会的刘洋说,有几十号村民堵门要找他。

  那是临河村动迁正式开始的第一天,经过前期政策宣讲,绝大多数村民想在第一时间签约。涉及切身利益,村民们都想要一个“权威”说法。在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生家门口,村民们自觉排队,轮流进屋提问。

  刘洋走出门,迎向这些村民。原来,这17户都是老户,但在2000年左右把宅基地卖了,住的是村里批的宅基地上建的房子,按照拆迁政策,补偿比其他村民打了折扣。

  按照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一户村民只能有一处宅基地,村里批土地,是为了保障村民的居住权。不过,既然当初得了好处,现在就要承担后果。用了15分钟时间,刘洋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第二天,这17户人全部签约交房,加入了最早签约的1043户居民行列。

  “拆迁了,村里几十年积累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不解决村民都不会签约的。”刘洋说,临河村拆迁过程全公开,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打破了一部分人想占便宜的心理,也杜绝了钉子户。

  此前,顺义区区长高朋在临河村调研时曾勉励干部们,临河村遗留多年的问题都能借这次棚改的契机得到解决,进一步证明了临河村棚改的重要意义。

  拆迁指挥部领好“能人”

  “党员、村民代表,都是这个村的能人。他们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如果走到我的对立面,是非常强的对手。”刘洋说,拆迁工作中,党建引领是关键。

  仁和镇、城建兴顺公司、管理公司、评估公司、拆迁公司、临河村参与棚改工作的党员,均由拆迁指挥部临时党委统筹管理。拆迁前期,仁和地区党委书记刘洋给全体党员讲课,详细介绍棚改项目推进过程,全面解读拆迁政策和运作模式,赢得全村209名党员的理解和支持,为做好全村1800多户、5000多人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临河村位于顺义区仁和地区东部,是连接顺义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节点。临河村大部分房屋建成时间在20年以上,危房很多,村里电压不稳,水压不足,村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临河村动迁还承担着6000套东城区棚改定向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动迁正式开始前两天,顺义区委书记王刚曾到临河村调研,强调棚改项目承担着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改善临河村民生活环境的重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推进临河棚改项目融入到首都发展大局中,勇于担当、全力推进,力争圆满完成任务。

  不过,1800户的村子,拆迁过程中谣言也不少,有的村民吹牛说自己的补偿特别多。面对这种情况,拆迁指挥部干部第一时间找到当事人沟通,并调出档案查证。“拆迁档案都是公开的,村民们都可以去调取查看。”

  为避免踩踏,前两天签约的1043户居民采取电脑摇号方式领号,而且是一套房一轮,保证了排在末尾的村民也能选到好房。

  经过拆迁指挥部和全村党员干部共同努力,到9月14日中午,经过16天时间,全村1800多户居民全部签约交房。

  77岁的村民老李家有7口人,按每人50平方米安置房计算,可得房350平方米,他打算选4套房。他说:“拆迁顺利,是因为有好政策、好领导,我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