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看见河北网 > 看见河北 > 正文

橙色书包刷屏 “听障儿童要融入正常生活”

文章来源:新京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20 05:46:11


橙色书包得到多个“大V”转发。网络截图


橙色书包内包括提供的美术用品。 受访者供图


获得捐赠的听障儿童背上橙色书包。 受访者供图

  一个橙色书包,让连日来的朋友圈成为“橙色海洋”。

  18日开始,多位明星、大V通过微博,转发一则消息,提醒“开车的朋友”,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患有听力障碍”。这一呼吁,随之引发大量转载。

  “橙色书包”是公益组织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面向听障儿童发起的一项活动。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叶飞告诉新京报记者,活动经费全部来自社会捐赠。从去年4月份至今,一共发放10110个橙色书包,每个成本120元。他表示,听障群体目前仍在就业、婚恋等领域存在被差别对待的问题,而公益组织的工作,就是消除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感。通过“橙色书包”,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听障人群的“橙色关爱文化”。

  获得橙色书包需要申请审核

  新京报:“橙色书包”计划是怎么被提出并实施的?

  叶飞:“橙色书包”计划是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的一个公益品牌,最早是有一位项目部的同事提出这个创意,然后大家在基金会内部进行讨论,初步有了一个实施计划。之后,基金会针对相关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和家长都做了调研,并找了一些公益界的资深人士,以及其他行业的代表,大家一起开了创意座谈会,讨论出一个最终方案。

  调研在2016年1月份进行,正式开始发放书包是2016年4月份。由基金会负责,下属项目部具体执行。

  新京报:第一批“橙色书包”发到了哪里?

  叶飞:“橙色书包”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发放。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在北京和徐州两个地方,算作一个试点。选择北京是因为北京的听力康复机构比较多,水平相对较好,也比较集中。另外,北京的城市比较大,路上车辆比较多,配备“橙色书包”的必要性会高一些。选择徐州,是因为徐州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申请了特别基金,于是在儿童节前夕进行了发放。

  新京报:机构或者学校,如何能够获得“橙色书包”?

  叶飞:作为康复机构或者学校,首先要向基金会的项目部提交申请表格,成为项目学校或者项目机构。在申请材料中,还需要提供哪些学生需要橙色书包。基金会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会进行机构资质审核,然后再去审核学生名单,进行抽检。审核通过后,就可以进行书包寄送。

  新京报:这些书包从申请到最终到达,需要多长时间?

  叶飞:正常的快递是3天左右,但是比较大件的物品,只能通过物流公司发送。最多一次,发过400多个书包,物流耗时8天左右。审核过程一般是三到五天之内。

  新京报:会出现需要 “排队”申请的情况吗?

  叶飞:发放要根据收到捐赠的情况,制作书包,然后按照申请的顺序进行寄送。如果捐赠还没到,申请又很多,就只能等捐赠进来后再发放了,这种需要“排队”的情况不算多。

  书包成本全部来自社会捐赠

  新京报:“橙色书包”至今发放了多少?

  叶飞:目前已经发放了10110个。需要注意的是,“橙色书包”不仅仅是一个书包,里面还有一套美术用品,包括水粉颜料、水粉笔和彩色铅笔,还有一些学习用具,包括铅笔袋和铅笔刀。

  新京报:为什么会在书包里装美术用具?

  叶飞:因为根据调查发现,听障儿童的听力损失以后,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表达能力,反而会比一般人强一些。之前我们做过一些画作征集活动,发现这些孩子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就希望能把这个特长好好发挥。

  新京报:每个“橙色书包”的成本是多少?

  叶飞:每一个成本在 120元,这个价格,包含了书包本身和里面的美术、学习用品,另外还包含物流的费用、计划的运营成本,包括工作人员抽检产生的差旅费用,以及一些日常宣传费用,全部算在里面。

  新京报:这些成本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

  叶飞:全部是社会捐赠,从去年4月份至今,陆陆续续有捐赠资金进来,包括个人捐赠和企业募集。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我们募集到的所有钱,都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种用途,有严格区分。限定性的用途,比如捐赠人会在捐赠的时候明说,这笔钱用于“橙色书包”项目,就只能用在这里。

  非限定性,就是捐赠人不直接指定捐赠用途。比如通过网络捐赠,我们在网上发起橙色书包项目,大家看到后想要支持,就向项目捐赠。这个时候,钱都进入橙色书包项目中。

  新京报:除了公益组织之外,听障儿童有其他途径获得帮助吗?

  叶飞:从国家层面,有一些慈善项目,会对听障儿童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免费安装人工耳蜗或者助听器,对于听障患者来说,这个是从0到1的变化。中国传统有句口头禅会说“十聋九哑”,因为听不到,就无法反馈。佩戴后,可以听到声音,之后就可以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变为开口说话。

  但是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由于信息获取途径的问题申请不到,所以这一块其实一直也有欠缺。

  刷屏来得“猝不及防”

  新京报:为什么会用“橙色”作为标识色?

  叶飞:橙色是最温暖的一种颜色,波长比较长,能够很容易被发现。在国外很多书包、校车、学生的帽子,都是这种颜色。

  新京报:“橙色书包”活动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

  叶飞:橙色书包的落点是关注听障儿童交通安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橙色关爱文化,关爱听障儿童和相关人群。实际上,对于残障群体的关爱程度能够反映社会文明水平。

  新京报: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叶飞:最迫切的,当然是听到声音、学会说话,这样就可以融入正常生活。另外,从听障儿童的角度来说,需要社会环境给予支持和关爱。这几年相对要好一些,从橙色书包这一轮刷屏看,实际很多人已经在关注听障儿童的生存和社会现状,并进行转发呼吁,提供一些帮助。

  新京报:社会层面来说,这种关爱程度够吗?

  叶飞:不算够,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做不好,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个群体。这就需要我们去多做宣传,多走上台前。

  新京报:在这个过程中,公益组织应当承担什么作用?

  叶飞:公益组织应当倡导关爱文化,帮助社会给予听障儿童更多理解关注,促进对这一人群的平等对待。目前,听障人群的就业非常困难,包括婚恋状况,也存在这个问题。公益组织需要在意识层面,消除公众对这一群体认识上的差异感,唤醒这种平权意识。

  新京报:作为公益组织,这次“橙色书包”刷屏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叶飞:从最初招标,到后期筹款和执行,我一直参与这个项目。文案都是我们做的,但是突然被这么多人刷屏的具体原因确实不清楚,对于大家关注的这种热度,让整个基金会都猝不及防。但能够说明的是,大家的公益意识上升了,全社会都在推动这种关注,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新京报记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