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客商在义乌进口商品馆西班牙商品中心采购。图/视觉中国
被习近平主席“点赞”的穆罕奈德及其妻子、儿子。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联系世界的枢纽。 A10-A11版摄影(除署名外)/受访者供图
2017年9月,中欧班列(义乌至布拉格)首发。
■ 开栏语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成就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为充分展示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生动反映五年来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新京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中推出特别报道,将生动展示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行动与成就,生动展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期鼓舞人们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以崭新面貌和奋进姿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希望双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机遇新起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讲话中专门提及了发生在浙江省义乌市的这段佳话。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中共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曾对媒体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已经积累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优势、我国首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优势和开放平台优势。义乌应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去谋划、去定位,当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
两千年前,古中国和欧洲由一支支驼队连接,东方的丝绸、陶瓷、茶叶等伴随着驼铃声声,一路向西。如今,欧亚大陆的新丝路上回荡着火车轰鸣,一条条铁路托起一列列“钢铁驼队”。
义乌这座“无中生有,无奇不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城市,正站在新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上,大步向前。
“把根扎在了中国”
“被习主席‘点赞’后,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穆罕奈德说。他今年39岁,1米8的个儿,长相帅气。他精通阿拉伯文和英文,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于2000年来到中国,最开始在他叔叔开的广州餐厅里工作,两年后与安徽姑娘刘芳相爱成婚,成为中国女婿。
2002年,他和叔叔听说在义乌的阿拉伯人很多,于是“转战”义乌。目前据义乌市政府统计,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近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
从2004年开始,在义乌市主要外商聚集区的稠州北路一带,穆罕奈德和妻子开始独自经营一个名为“花”的餐厅。
9月中旬,记者赶到花餐厅时,餐厅暂停营业中。穆罕奈德介绍,这个餐厅已开了15年,400多平方米的面积在生意红火后就嫌小了。他已新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正在装修,预计10月左右就能重新营业。
在被习近平主席“点赞”之前,这个义乌的老牌阿拉伯餐厅在义乌外商圈中已小有名气,很多外商会固定来此吃饭,无意间,花餐厅成了外商聚会的一个好据点。
“我喜欢交朋友,会和来餐厅的客人打招呼、聊天,慢慢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穆罕奈德说,他会引荐他的朋友们相互认识。他会帮助刚来义乌的外商,帮他们租房、招聘员工。他还经常把最新的中国国情、政策和法律法规讲给在义乌的阿拉伯同胞,从而避免因不知情而产生的摩擦矛盾或不当行为。
经常有外商或本地商人找到花餐厅,希望穆罕奈德帮忙调解不同国籍间商人的经济纠纷。
一般他靠朋友圈,能很快把双方约在花餐厅。“我先分别和两边谈,先使双方心平气和下来,然后讲理讲情。”穆罕奈德说这是他的诀窍,解决后大家一起吃个饭,大部分事情在餐厅里就能解决。
2014年6月底,由于他丰富的“涉外案调解经验”,他还受聘于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了一名外籍人民调解员。由于这种“以外调外”的创新模式效果显著,一批与穆罕奈德类似的外籍人士在义乌当地被亲切地称为外国“老娘舅”。
义乌市政府非常重视他们这些外籍人士的意见。2015年,穆罕奈德的几个外国朋友无意中谈到,每次出门都要随身带着护照,一旦丢失后,补办就会非常麻烦。
穆罕奈德帮他们向义乌市政府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到一年,义乌面向常住的境外人士推出了“商友卡”,在义乌行政管理领域可以替代护照,持卡的境外人员在基本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与义乌市民同等的待遇。
来中国17年,穆罕奈德在中国义乌拥有了一个家:一位漂亮贤惠的中国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在义乌分别上小学和中学。
他想着,要把新餐厅换成中文名字“我家”,意思是大家来了餐厅就是到了家里,大家都是家人。他还希望开连锁店,让阿拉伯文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扎下更多的“家”。
从“卖全国”到“卖全球”
最近几年,每隔一周的周末,穆罕奈德都带着全家人,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进口商品馆,购买半月的家庭生活用品。
进口商品馆位于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一楼,2011年投入使用,目前共有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的7.7万余种特色商品入驻经营,是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不同于其他几区市场以国内衣物、配饰、玩具、五金等小商品为主,进口商品馆里的每个商馆几乎汇集一个国家最具特色的商品。9月13日,记者走进这个国际商贸城时,感觉进入了一个小型世界博览会。
进口商品馆一楼,有一个富宴堂马来西亚原生态馆,摆放着来自马来西亚的精品燕窝和特色手工艺品。店主是马来西亚商人林爱玲女士,来义乌13年,初期主要将当地小商品出口到马来西亚,几年后转型做进口生意,希望让这些家乡珍品在义乌打开中国市场。
2015年6月,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首届中国义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开幕。参展企业1495家,来自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展会还专门设立了日韩商品馆、东南亚商品专区、新丝路国家馆等特色展区。其中,新丝路国家馆专门展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优质商品。
对此,林爱玲期盼已久。展会开幕前几个月,义乌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找上门来,请林爱玲回马来西亚帮忙招马来西亚商人参展。靠着像林爱玲这样的“民间使者”,在政府、企业、外商、华侨等的共同献力下,仅马来西亚就有200多家企业参展。
之后每年,林爱玲都带领她的马来西亚“百商团”来义乌。
此次展会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采购商,成为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打通供需通道的绝佳机会。
义乌进口商品馆市场部经理陈静美介绍,2015年、2016年义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达成意向成交额均超10亿元,是现阶段国内规模最大的进口消费品展会,并且还带动一些国外大品牌在进口商品馆落地。
陈静美介绍,目前义乌进口商品馆已引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万种境外优质商品,绝大多数商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两三年来,义乌进口商品馆加大力度“腾笼换鸟”,不断淘汰缺少竞争力的进口商家和商品,增加引进国外“源头货”和一线商品,已成为义乌市场实现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钢铁驼队”
义乌进口商品馆一楼,还有一家西班牙商品馆,在500多平方米的大厅中,除了西班牙的红酒、橄榄油等休闲食品,还有一个特别标志:一个长达3米左右的“义新欧”线路大型沙盘。
该馆的运营经理张睿智介绍,这个沙盘花费数万元制作,因为馆里的商品基本是通过“义新欧”班列从西班牙运输而来,方便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商品来历。
从沙盘看,“义新欧”线路一目了然,从义乌出发,横贯东西,经过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到达终点站西班牙马德里,穿过中国6个省份和世界8个国家,几乎横贯整个欧亚大陆。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班列装着小商品从义乌出发,长途奔袭21天后,到达终点站马德里。
做这个沙盘的点子,来自于该馆经营者:浙江盟德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周旭峰。“义新欧”班列开通前,他已在马德里经商15年。他是“义新欧”的首批货主,享受到甜头很快成为“铁杆货主”。
对他来说,“义新欧”班列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制的。“红酒以前走海运大概需要40多天,而班列只用20天左右。”周旭峰说,虽然班列比海运的运输成本贵一些,但班列缩短了一半的商品上市时间,运输中还不用转换港口,最后使得综合成本下降20%左右。
“义新欧”班列是中欧班列的一支。中欧班列是这个时代令世界瞩目的“钢铁驼队”,它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中欧班列开行以前,国际货运主要的方式只有海运和空运。海运运费低廉,但运输时间长;空运虽然快捷,但运费昂贵。义乌市陆港事务与口岸管理局陆港发展科科长王建明说,中欧班列对需要时效和价格实惠的客户群体提供了第三种选择,对班列沿线的内陆国家和城市具有吸引力,这个细分市场很巨大。
35岁的义乌人冯旭斌,是中欧班列(义乌)市场运营的负责人,他介绍,此班列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程13052公里,运行时间已从最开始的21天压缩到最快16天,是目前中国史上行程最长、途经城市和国家最多、境外铁路换轨次数最多的火车专列。
实际上,第一趟“义乌-马德里”班列开行前,组货情况很不理想。外贸客户多年来已习惯海运或空运,对此班列都不太了解。
形势严峻,冯旭斌和同事立马飞到马德里,挨个拜访当地侨商。在席间,冯旭斌开出了同于海运价格、货损双倍赔偿等优厚条件,但侨商们似乎仍无意向。不过,有侨商开玩笑说,“喝一大杯红酒可以换一个柜”。
冯旭斌当即倒满几大杯酒,爽快喝完一杯,一口气又喝完一杯。当他正准备喝第三杯时,对方立马摆手阻止,答应给他安排10多个柜。第二天,对方又给冯旭斌介绍了几个客户组织了8个柜,最终凑齐班列所要求的34个柜。
三年后,这条“钢铁驼队”已繁忙火爆。目前,他们基本不需要主动组织货柜,货主反而需要提前预订班列。
截至目前,义乌陆续开通了“义乌-中亚五国”、“义乌-马德里”、“义乌-德黑兰”、“义乌-车里雅宾斯克”、“义乌-马扎里沙里夫”、“义乌-明斯克”、“义乌-里加”、“义乌-伦敦”、“义乌-布拉格”等9条国际线路。中国铁路已铺画了中欧班列运行线52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2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2个城市。
今年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参加峰会的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时再次提到,义乌至马德里中欧班列开通运行,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什么好卖我就卖什么”
立于新丝路新起点的义乌,本地人的生活与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义乌本地商人刘萍娟,一直致力于提升义乌商品的品牌。“20多年前,自己工厂是从生产低端产品起步的,相当于8元店、10元店品质,以价格低廉取胜。”刘萍娟说,后来她意识到要提升品牌形象,自从创立独家品牌“创意厨具”后,公司生产的每款产品都由自己设计。
今年8月23日,由她发起的、汇聚了各个行业50家成员企业的义乌国际品牌联盟正式成立,由她担任名誉会长。刘萍娟说,联盟相当于“义乌品牌大使”,希望义乌品牌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有共识和意愿在一带一路中走得更远更好。”
中欧班列(义乌)市场运营的负责人冯旭斌也出生在义乌,带有义乌人的经商天赋,此前曾从事商贸、商业地产多年。相比以前,现在的他忙碌多了,几乎行李箱不离身,“班列某环节运行出现问题,我就要马上赶去紧急处理。”冯旭斌说。
走在义乌街头,进入义乌市场,随处可见肤色各异的外国人。在义乌稠州北路一带外商聚集区,沿街商铺大多标有三种语言,中文、英文和另一种可能是外商店主国家的语言。不同国家风格的餐厅、旅馆比邻,如外人第一次来,可能会误以为进入了国外风情街。
“经常遇到外国人用滴滴打车,我有时会和他们讲义乌最近发生的趣事,他们会比较感兴趣。”的士司机葛先生说。
位于市中心一大型酒店的服务员张先生,则在下班后加强英语学习。义乌外国商人越来越多,而会英语的服务员得到的发展机会更多。
在义乌市政府工作的应先生,从几年前开始,大部分工作开始与义乌的“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以前大多时间坐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现在大多时间在外“跑动”。因为“一带一路”战略涉及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为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一带一路”,需要做更多沟通、协调和宣传工作。
对大多普通义乌市民来说,明显的生活改变是在义乌的超市里,外国商品的数量和品种也越来越多,使得义乌的孩子们自小就生活在繁杂丰富、精彩纷呈的全球大世界里。
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型超市里,来自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橘子汁共同摆在一个货架上。店主潘先生说,“义乌的货源来自全世界,什么好卖我就卖什么”。
2002年至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期间,曾多次深入义乌市场调研视察。他对义乌市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无奇不有、点石成金”的16字评价,至今仍在不少义乌市民口中流传,成为对义乌市场神奇发展道路的最好概括。
如今,作为国家战略的“一带一路”,义乌一直在积极响应与谋划,每时每刻都在与“一带一路”发生着联系。“一带一路”正在深刻塑造着义乌,塑造着包括义乌在内的当代中国。
新京报记者 宋超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