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放管服”改革专题督查组来到18个省区市,将政策和落实“对对账”。像这样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是这些年法治政府建设的缩影。
服务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正在释放改革红利;着眼“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务公开、民主决策、执法规范化等扎紧了权力监督的篱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有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我革命,释放改革红利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15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确立了今后几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成为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关键词。法治政府美好蓝图的绘就,鼓舞着人们奋力前行。
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但法治政府的目标必然要求管住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为此,以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彰显的是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逐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理规范“红顶中介”乱象,国务院分7批审议通过取消国务院部门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共434项,改革红利正在持续释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政府职责一目了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016年全年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4.5%,平均每天1.5万户,创业创新得到有力促进。
权力监督,扎紧制度笼子
法治政府,必然奉行良法之治。
开门立法,严格立法程序,如今政府立法越来越注重质量,更加强调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去年7月,一场全社会关于“网约车”的立法引起广泛关注,在立法过程中围绕两份出租车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一个月内共收到有效意见5008件,有关部门还多次召开规范网约车发展专题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对争议问题深入发表意见。今天,无论制定公共政策还是起草法律法规,像这样的公开征求意见正在成为稳定的制度安排和必选动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17年2月底,备案登记审查了法规规章5927部,通过个案监督程序督促地方和部门修改、废止、清理法规规章500余部。通过备案监督制度机制,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务院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对995件国务院文件宣布失效。
行政权力需要制度笼子的约束,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以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为依托,增强政务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实效性和便民度。2016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省级政府普遍设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国务院部门和市县政府也在稳步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而在今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起草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力促解决“拍脑袋”“一言堂”等问题。
带头守法,执法者当为表率
群众每天都在打交道的行政执法越规范,全社会对法治政府的感受才能越真切直观。长期以来,城市管理“九龙治水”、城管舆论形象不佳常为人诟病。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做好新时期城市管理和城市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公安执法常常事关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权利,一举一动都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016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规范自身执法也成为全国公安系统上下的自觉行动。
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更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职责,重任在肩让法治工作不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各地各部门还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考评体系、细化考评指标、优化考评方式,让法治政府能够在工作中落地生根。此外,执法机关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既要“执好法”,更要“普好法”,激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营造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浓厚氛围,凝聚迈向法治中国的社会共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