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家电网北京市昌平供电公司,供电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常波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新京报实习记者 戴进 摄
扫二维码,看视频报道
8月5日下午,气温高达37℃,昌平供电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常波在后牛坊村指导十位电工安装变压器,铺设电缆。
“土再挖深一点,电缆要埋到70厘米。”
常波头戴蓝色安全帽,中等身材,一副浅边框眼镜显得斯文。他抹掉额头滴落的一滴汗,向现场的监工详细了解在村内增设变压器的情况。这是他的工作常态。
2003年至今,他已经在供电公司工作了14个年头。从一名拉电缆的电工,到昌平区技术工区的负责人,先后参加奥运会和国庆六十周年的供电设施建设,再到分管昌平区的运检部,安监质量部。
在他看来,电网是项涉及民生的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这辈子做好电力铺设这一件事,我就觉得很荣幸了。”全年365天几乎无休的状态下,他也未曾想过离开。
“天下就没有轻松的工作”
日常用电中,电网出现故障的频率并不算高。但遭遇雨雪天气,大面积断电的情况便时有发生。
2016年的7月下旬的那场大雨,是常波工作以来遇见的最紧急的一次突发应急。
连续一天的暴雨,让北京市各区的供电公司进入应急准备状态。大雨冲倒许多电线杆,造成50多个地点需要抢修,昌平供电公司的会议室内,常波正和同事们分析险情,分配各村各路段的抢修电路任务。
晚间10点左右,常波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称,六环路自庄桥下积水严重,桥上就是京包铁路,铁路旁的缓坡上,一根电线杆已经倾斜,随时有倒塌的风险。
“一旦电线杆倒下,就不仅仅是这条铁路暂时无法通行,如果漏电接到铁轨上,停在铁轨上的列车和乘客就会非常危险。”
没有多想,他立刻开车前往现场。桥附近的水深已经到达膝盖,来不及考虑穿雨衣或打伞,常波捋了捋裤腿,穿着运动鞋蹚向了桥边的缓坡。
缓坡上的电线杆周围的土全被冲走,杆子向铁轨倾斜已有30多度。淋湿的常波站在雨水中,眼镜被雨水打得一片模糊。他依稀看到停在铁轨远处的火车闪着车灯,看到这一幕,常波大脑飞速思考着抢修方案。
雨势还在增大,常波和陆续赶来的同事决定调来一辆高车加固电线杆,车将电线杆拉回直立状态,抢修人员立刻加固电线杆。
直到凌晨3点多,险情排除,常波才放宽心,接着赶往30公里外的北七家,指导电工更换电线杆的断线。第二天早上9点,常波的衣服还是半干,他准时出现在单位的会议室,和大家一起查看昌平区电网的恢复情况,部署新的抢修方案。
常波的手机一直24小时开机,抢修电路的活说来就来,容不得他半点松懈。
常波印象里,有一天半夜,来了一个抢修现场的电话,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响起,一夜里,他赶往一个又一个现场,等处理完毕,天快亮了,他回单位的办公桌上趴了两三个小时,第二天继续上班。
“习惯了。”每当被问到如何适应这种突发的抢修情况,常波咧嘴一笑,称想把工作做好,天下就没有轻松的工作。他已经把抢修现场当成自己第二个家。
奥运一年往返5万公里现场应急
常波家里办公桌的抽屉里,至今还放着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证,他称之为收藏品。提起这段经历,常波眼睛里闪着光。
2007年9月左右,常波接到上级通知,为了建设奥运会各个赛事的场馆,将派常波前往位于十三陵水库的铁人三项组场馆和位于居庸关的公路自行车场馆建设供电设施,并作为电力设施经理组织保障工作。
不出一周,常波就住进赛事场馆旁的板房内,周末也少有出行,直到奥运会结束才回家。
因为供电设施需要临时搭建,常波每天带领工人设计图纸,优化施工方案,把关电路铺设作业,采购应急发电车等电路设备,除了睡觉和吃饭时间,他的身影只出现在场馆附近,从未离开。
奥运会进入100天倒计时时,常波每周来回往返两个场馆,检查和试验每个开关和插座的电路情况。“脑中绷着一个弦,每分每秒想的都是各种应急方案。”
距离赛事开幕还有两个月,常波在一次日常巡检中,忽然发现铁人三项场馆内,一根通向广播室的电缆出现断裂,常波立刻亲自检查整条电路,并决定将整条400多米的电缆替换。
当天他开车从怀柔赶到顺义采购电缆,并亲自参与重新铺设。10来个人干了一天一夜,用最快时间解决了这起突发事件。
比赛当天,当观众都沉浸在观看比赛的欢乐中,常波带着自己的供电保障团队看守在每一个配电箱的旁边,查看配电箱的运作,负荷,发热,接触是否牢固等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保证场馆供电万无一失。
近一年的时间,常波奔波在两个场所和各种应急现场,他使用的车辆行驶公里从7万涨到12万。
“工作狂吧。”在同事们眼里,常波成了“铁人”,只要有重大赛事和项目需要人力,常波总是第一批被昌平供电公司抽调。
常年泡工作 儿子不认爸
自工作以来,除了经常泡在电力抢修的现场,常波的生活就是单调的两点一线:昌平供电公司——回龙观某小区。
入职初期,常波亲力亲为,铺电缆,拉电线,检测电容量,琐碎而重复的活他干得起劲。升至管理层,他设计电路,监督违规,创立巡检组,将平日现场施工的违章率降低了25%。
每天早上8点,常波都会提前一小时来单位总结工作,晚上通常加班到八九点,周末常有电路事故需要抢修,他一出来便是大半天。
从小喜欢物理,尤其是电磁学,是他最终选择电力专业的原因。兴趣使然,与电路打交道,常波觉得过瘾。工作的高压,他也能自然接受。
谈到自己的家庭,常波时不时叹气,常波提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内疚。家里两个男孩,大的上小学二年级,小的才一岁多,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
但工作日回家,常波看见的常是睡梦中孩子的脸。每个周末,常波也只能花一天陪孩子,和大的搭积木,拼乐高,下围棋;再给小的读故事。他念叨着,“还是陪他的时间太少了。”
一岁多的力力(化名)对父亲并不熟悉。每当常波想抱抱他,力力马上大哭,拒绝与他接触。
以前,夫妻两人常为此事吵架。六年全家只出去旅游过一次,妻子埋怨他不顾家,常波觉得无力,他说好话哄着妻子,两人很快又和好。
如今,家人看到他对工作的执著,也逐渐转变成默默支持他的选择。
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涉及每个人的用电安全,常波觉得这份工作的重担让他从不敢怠慢。“但每次看到别人一家幸福出游,真的嫉妒。”常波有些自责,他还在努力找寻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如何推荐感动社区青年派?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点击“北京榜样”,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蕾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