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观察
在印度的霸权阴影之下,南亚小国担心与印度实现互联互通后,会成为下一个“锡金”,而这就是南亚一体化最为落后的深层原因。
在世界地理中,横亘在亚洲大陆的喜马拉雅山将中国与南亚国家隔绝开来。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一侧的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上的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共同构成了地理意义上的南亚。
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印度占据了地区经济总量的将近80%,形成了无可置疑的单极霸权。再加上大英帝国留给印度的精神遗产、美国的纵容,让印度形成了南亚是其天然势力范围的感觉。冷战期间,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吞并锡金,加剧了南亚小国的生存担忧。
尽管印度偶尔也会想起对周边国家采取“怀柔”政策,如20世纪90年代的“古杰拉尔主义”的睦邻政策。但是,这种政策从来只是口号,没有长时间的延续。莫迪政府自2014年上台,提出“周边第一(Neighbour First)”的政策,意欲将南亚邻国放在外交第一位。在同周边国家的传统争议问题上确实大胆作出妥协,如印孟在领土互换协议、海上划界等问题上的突破,还承诺提供更多的地区公共产品(如南亚卫星)等等。但是,很快莫迪就“故态复萌”,继续奉行“以大欺小”的政策。
喜马拉雅山的地理阻隔给了印度“以大欺小”的资本。在这方面,历来处于印度阴影下的不丹、尼泊尔可谓深有感触。
不丹、尼泊尔都是内陆国,完全需要依赖印度才能过境商品运输,这客观上使得印度可以掐住它们的脖子。例如,2015年9月尼泊尔通过新宪法后,印度为了支持马德西人(取得尼泊尔公民资格的印度裔)的政治诉求,要在与印度接壤的特莱平原建立一个马德西人的邦,故意采取“半禁运”的方式使得尼泊尔举国陷入油气荒,以迫使尼政府要给亲印的马德西更大的政治权力。
同样,在2013年7月不丹大选前,印度更是赤裸裸地宣布停止对不丹家用煤气和柴油的补贴,立即使当时执政的和平繁荣党落败。而前首相吉格梅的错误,不过是在未曾知会印度的情况下,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同时任中国总理的温家宝进行过简单会晤。然而,这就已经让印度决心要“痛下杀手”。
印度利用地缘优势控制这些南亚小国的同时,还一直防止它们“摆脱”印度的操控。2016年3月尼泊尔总理奥利“弃印投华”,与中国签订输入油气和商品过境的协议,印度就转而运用政治影响力将奥利赶下台。尼泊尔还试图修建西藏至加德满都的铁路,一直受到印度的极力阻挠。活在印度霸权阴影之下,南亚小国敢怒而不敢言。
另一方面,印度也寻求进一步将南亚小国同印度“捆绑”。只是南亚小国们都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70多万人口的不丹和2800多万人口的尼泊尔,如果要与13亿人口的印度实现充分的互联互通,未来的结果无非都是变成下一个“锡金”,这就是南亚一体化最为落后的深层原因。
□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