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特色小镇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功不可没。在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刘志峰看来,特色小镇要抓住特色产业,精准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
以特色产业留人
不少旅游景区和小镇存在千篇一律的特征,如果不转变粗放的开放模式,就很难生存下去。特色小镇的可贵之处,往往在于有优秀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特色产业定位。
在刘志峰看来,如华夏幸福基业在河北规划建设足球俱乐部,以及一些航空小镇、葡萄酒小镇等等,都是有特色的。浙江蓝城在规划建设小镇之初,就确定了健康养老特色产业,并把学科带头人引到镇内,让特色产业跑不了、搬不走、无法复制。
此外,特色小镇还要留得住人。让人才“有工打,有房住”,让其子女能有好的教育,老人能有好的医疗、养老的保障,还应让游客能享受便利的交通和其他服务。
刘志峰指出,现在一些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中间就强调为特色产业提供产业工人,如浙江蓝城的农业小镇、华侨城的旅游小镇都能吸引新的产业工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这是小镇能长久发展的保障。
警惕特色小镇“大跃进”
自去年国家发布了争取到2020年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的计划以来,特色小镇的发展如火如荼,既出现了一批示范小镇,也有些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的情况出现。
不少有识之士也呼吁,目前特色小镇太热,要为特色小镇降温。在刘志峰看来,有些部门提出要建2000个特色小镇,两千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机构提出要建一千个旅游小镇等等,同质化非常严重。
“现在一下子要建五六千个特色小镇,不知道往哪建。”刘志峰说,以量化的指标和大跃进的速度发展特色小镇,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后遗症。
基于此,刘志峰建议,特色小镇要有考核和退出机制。对规划、设计、选址不适合的小镇和自然地理不适合的特色小镇,应退出名单。第二批申报成功,但考核验收不合格的,也应该在下一步工作过程中间,停止政策支持,只有建立退出机制,才能使特色小镇名副其实。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