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看见河北网 > 看见河北 > 正文

“盯梢记者”,“便民服务群”竟是这样用的?

文章来源:新京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08 04:34:01

观察家

  

  公职部门领导下的微信“便民服务群”,竟被用作“盯梢记者”。难不成,“盯梢记者”也是一种便民服务?

  我们一直在听说“防火防盗防记者”,见过防记者具体“工作”是咋做的吗?据报道,近日,西安户县的一些公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让我们开了眼。

  “车号陕ARXXXX现在已经到祖庵”、“XX就餐”、“估计吃完饭还想再行动”……6月6日,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有记者在户县采访时,疑似遭到当地干部盯梢!这些聊天群名含“景区管理局便民服务群”……

  据华商报报道,有人将记者驾驶车辆的车牌号、就餐地点、行走路线等发到上述微信群里,以此提醒各地领导片长,督促各村做好所有工作。事情曝光后,涉及此事的人,6日下午开始纷纷退群,传送记者行踪图片的人员,也于当日被户县政府相关部门调查谈话。

  “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案例,我们听腻了,也见怪不怪了,但当微信群被用作直播记者行踪的工具,还是令人大跌眼镜。如此“与时俱进”,实在贻笑大方。当一些“暗哨”像监控犯罪嫌疑人一样监控记者,当“监控员”随时随地“播报”记者动向,防记者防到如此地步,也是没谁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难不成,“盯梢记者”也是一种便民服务?

  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媒体反映民情、监督地方政府,从根本上,地方政府与媒体都是为民服务的。怎么会现在一个公职部门建立的一个“便民服务群”,竟把反映民情的媒体,当成了敌人?

  说到底,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还是在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名义服务自己。而从本质上来讲,所有这些政务工作群,都应是为公共职责、为公众服务的。

  新工具被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积极采用,是正常的,也是应该被称道的;但当“好钢用在了刀背上”,这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要反思,究竟为什么出发。相比一些僵尸网站、僵尸官微,一些媒介平台被用来“使坏”则更可恶。如果不是“内鬼”爆料,恐怕前去采访的记者还被蒙在鼓里。

  好在,令当地这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想不到的是,虽然“记者还未进村就被他们盯上了”,但记者还未采访,“他们就已经提前被网络曝光了”。这或许算是新媒介“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技术性反击吧。而“盯梢者”也应反思,耍小聪明,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流行,新的政务外宣平台、职能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但有很多避重就轻、不务正业的“用法”也饱受诟病。如何利用好这些新平台,怀着怎样的初衷去利用,是摆在各级公共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

  地方政府部门建立的“便民服务群”,还是要回归公共服务的本意。无论什么时候,做好政府本职工作,都需要敬畏自己手中的权力,敬畏媒体、民众应有的监督权利,敬畏这个时代。

  □王磊(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