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今起施行,国家网信办否认新法制造“贸易壁垒”
新京报讯 (记者李丹丹)《网络安全法》今日起正式施行。针对新法将“制造贸易壁垒、限制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等说法,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昨日回应称,该法不是要限制国外企业、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是要限制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法律要求抓紧研究起草相关制度文件,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办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等。
有报道称,近期有外国协会和机构建议推迟实施《网络安全法》,担心《网络安全法》会制造贸易壁垒、限制国外企业和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对此,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回应称,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依法对网络进行管理,完全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
该负责人称,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法》,其目的是要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而不是要限制国外企业、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是要限制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中华境内收集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有担忧声音称这种规定会不会限制数据跨境流动,影响国际贸易?
上述负责人表示,落实法律要求要把握几点,首先,这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所有网络运营者的要求。其次,不是所有的数据,只限于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这里的重要数据是对国家而言,而不是针对企业和个人。第三,对于确需出境的数据,法律作了制度上的安排,经过安全评估认为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出境。
该负责人说,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的,个人信息可以出境,如拨打国际电话、发送国际电子邮件、通过互联网跨境购物以及其他个人主动行为,视为已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网络安全法》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断来源于境外的非法信息的传播。这一要求是不是意味着要严格管控国外网站?上述负责人称,现实世界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进入哪个国家就要遵从哪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网络空间也不例外,在中国境内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必须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 相关新闻
过半网站APP隐私政策透明度评分“低”
昨日,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发布1000家常用网站、APP的用户信息保护政策透明度排名。在参与测评的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1000家平台中,超过50%的网站与APP评分为“低”级别。
该报告显示,在参与测评的1000家网站与APP中,没有一个能够达到隐私政策透明度“高”的标准,透明度“较高”的有84个平台,占总平台个数的8.4%;透明度“中等”的平台个数为110个,占比11%;而透明度“较低”和“低”的平台个数相加则多达806个,超过总数的80%。
今日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明确指出,收集适用信息应经用户明示同意,不得收集无关信息,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不得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部主任肖俊芳认为,大数据意味着高价值,意味着犯罪分子工具的目标,更明确黑色产业链当中关键的一环,必然也成为犯罪分子之选。
她认为,立法很重要,执法也同样重要。在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方面最主要是取证难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因素,还有技术层面的因素。
肖俊芳表示,希望经过多方的努力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当公众或者是某些人个人信息保护遭到泄露,财产遭到损失能够找到相应的组织和部门,通过相应完善的机制进行索赔,保障个人权益。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