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嘀咕
年轻人对婚姻越来越不着急,甚至不打算结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并不着急结婚,有些甚至就干脆不想结婚。这种现象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各大都市已经初露端倪。而在邻国日本,青年人的不婚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据媒体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50岁仍未结婚的人口比例在日本男性中达到23.3%,在女性中达14.06%,创下新的纪录。这份报告将该比例命名为“终生未婚率”,这意味着,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就有一人终生未婚。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青年人不婚的窘境,2017年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将实施结婚支援业务,并且为之划拨专门预算23.5亿日元(约合1.5亿人民币)。具体措施包括向地方政府提供补贴用于开展相亲活动,甚至开办相应的相亲机构。
无独有偶,虽然中国的青年不婚现象没有日本社会那么突出,但青年人越来越不着急结婚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相关机构的重视。像共青团浙江省委就准备新设立专门的“婚恋交友事业部”,帮助未婚的青年人寻找适合的伴侣。
客观地说,年轻人对婚姻越来越不着急,甚至不打算结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传统社会里,经由婚姻所组建的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经济单位;而婚姻生活也是一个成年人按部就班的主流生活方式。现时代则不然,现代社会家庭早已不再是基本的经济单位,而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是个人,一个人完全无需仰赖婚姻而可以过着高质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从容选择非婚姻的生活,而不必承受传统社会那样的世俗压力。
因此,当中国社会,特别是大都市面临着青年人“不婚”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必然阶段。日本社会从1995年开始就高度重视青年人不结婚导致的少子化问题,为鼓励青年人结婚生育,采取了种种鼓励生育措施,包括建立育儿休假制度,普及对伤病儿童的护理休假制度,扩增托儿所等育儿设施以及加强婴幼儿和孕产妇保健服务等。甚至在2003年出台《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要求日本创造青年人安心结婚、生育和养育孩子的环境。
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约为1.4左右,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我国都市青年所面临的结婚压力可能比日本青年人更为巨大。一对青年恋人想在大都市结婚组建家庭,如果不依靠双方父母的补贴,那困难可能比较大。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断被推高的房价;而一旦有了孩子,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读大学接受教育的高昂费用,单靠一对普通工薪阶层青年夫妇支撑,也有些辛苦。此外,工作压力增大,挤压交友范围与空间,也造成一些年轻人晚婚或者不婚。
其实,即便结婚也有一些人选择做丁克夫妇,而且数量、范围在进一步扩大。目前暂时还看不到中国社会“终生未婚率”的具体数据到底有多少,但从现象上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现代化大都市,也就有越来越多青年人不婚或是晚婚,这也确实给社会治理部门提出了挑战。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社会为了促进青年人结婚、生育,数十年来可谓殚精竭虑。早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72年起就为了鼓励青年人结婚、生育,陆续推行实施了儿童津贴制度,每月补贴不赀的津贴给生育孩子的青年夫妇。可是,迄今日本社会的青年人不结婚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我国社会应对越来越多青年人不结婚现象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青团浙江省委开了一个好头,但不仅仅是共青团,也不仅仅是浙江省,中国社会也需要创造出青年人安心结婚、生育和养育孩子的环境。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