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平组
“去年,我们还住在土坯房里,今年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可如今村民真的过上了像城里人的生活,这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多亏了我们村来了一位好书记……”平安区三合镇翻身村贫困户金永安说。
地处脑山深处的平安区三合镇翻身村属汉藏混居村,较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落后。“一座土木结构的屋院、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口可以容纳或多或少土豆的土窑、一两头牛、十几只羊和几亩干旱的山地……”这些是曾经翻身村每一户农家的真实写照。
在精准脱贫中,翻身村被列为重点贫困村,平安区农牧局干部、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李玉芳被派往翻身村任“第一书记”。按照“挪穷窝、拔穷根、改穷业、换穷貌”的要求,三合镇提出“进镇上楼”的易地搬迁思路,投资6990.5万元,将三合镇索尔干村、庄廓村等5个行政村被列为易地搬迁村,翻身村也在搬迁之列。“认真做好村里的每件事,我一定要让易地搬迁项目顺利实施,拔掉穷根,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李玉芳望着一座座用土墙围城的村落,坚定而又自信地说。
靠天吃饭的翻身村要翻身,光靠种植业翻不了身。“要脱贫致富,改变生存环境,搬到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的地方。这样,住房条件会得到改善,孩子们上学也近了,镇上还有卫生院,老人们住院就医也会方便很多,外出务工也容易。”李玉芳说。
在整个易地搬迁过程中,李玉芳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开展群众工作,推动了整个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不懈努力,翻身村党支部20名党员带头签订搬迁协议,带动了其他农户响应扶贫政策,做到和谐搬迁。截至目前,全村共集中安置71户,现已搬迁入住40户,2017年底将全部完成搬迁工作……“如今,交通方便了,村民早上坐上公交车到县城里打打零工,一天下来能挣个百八十块,挣钱比以前容易多了。”村党支部书记贺占得说。易地搬迁后,农户被安置在三合镇政府所在的三合村,拓宽了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
“我真的想让我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越来越好,能让每一个贫困户的日子都富起来,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已经在翻身村驻村生活了近两年的李玉芳深有感触地说道。李玉芳结合自身工作,经常到农户家讲解种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等农牧业相关知识。在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组织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产业资金入股的形式,带领贫困户通过“工资+分红”的模式脱贫致富,让“党员带农户、强户带弱户”,实现强弱优势互补,联手共同发展。2016年,贫困户实现分红2754元,户均收入达5400元。
在翻身村开展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李玉芳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对每户农户的基本情况他不光记在本子上,还记在心里,谁家有几口人,谁家老人常年生病、谁家有残疾人,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由于职业习惯,作为兽医的李玉芳对农户家的猪、牛、羊、鸡“情有独钟”,全部放在心上,每户贫困户有几头牛、几头猪、多少只羊,他都知道。谁家猪生病了,他会第一时间赶到农户家给猪打针;谁家母牛产了小牛犊,他会带着《牛羊养殖技术手册》送到农户家,还隔三差五往牛圈里跑,生怕农户没有护理好使小牛犊生病。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在了解了全村的种养殖情况后,李玉芳将掌握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他所在的单位和联姻支部。并适时邀请联姻支部党员参加村党支部“固定党日”活动及其他文体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让联姻帮扶活动真正“实”起来、“活”起来。
在李玉芳的协调下,翻身村结对共建帮扶单位区畜牧党支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实施海惠“小母牛”项目,协调26.3万元无息贷款用于贫困户发展畜牧业;为使贫困户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李玉芳积极争取农牧业项目资金2.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马铃薯专用肥;为使群众过上一个快乐而又祥和的春节,争取农牧业资金7500元为村“社火队”购买春节文化活动服装道具等。
同时,李玉芳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与民政局协调,春节期间为贫困户免费发放3吨面粉;为改善大山深处的旅游环境,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争取农牧局帮扶资金8400元在翻身村修建卫生厕所一座;区畜牧中心党支部党员与翻身村23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对子,积极开展帮扶慰问活动。截至目前,党员干部为贫困户解决帮扶资金累计达3万余元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