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王桂萍 通讯员 多巴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乡宁巴村的宁巴石匠带出一个藏式建筑队,宁巴石匠被称为“劳务输出带头能人”。如今,文都藏族乡毛玉村的藏家乐助农牧民致富……
去过四川阿坝藏族州旅游的人一定对藏家乐不陌生。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毛玉村,一间间充满藏家特色的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记者来到一间藏家乐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本菜谱,一个藏族小伙坐在桌子前,在一旁的本子上一笔一画地临摹汉字。“包--子。”他一边写,一边读。对于这个以前不会讲一句汉语的藏族小伙来说,这种进步并不容易。这个藏族小伙便是毛玉村的村民尕藏才让。
据了解,文都藏族乡16个行政村中有5个贫困村, 1702户总人口中,贫困户有近200户。虽然贫困人口不多,但贫困程度深。究其原因,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都是客观因素。除了几个偏远的村子受交通因素影响外,其他村上的村民普遍缺文化、缺技术,产业单一,效益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能在当地走出一条村民增收的新路子?文都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多巴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依托班禅故居、文都大寺、万佛塔、文都古城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藏家乐。这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
究竟怎么个“抱”法?跟随多巴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一处藏家乐。除了门口“故居藏家乐”的门牌格外显眼之外,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走进院子“别有洞天”。整个院子完全是按照藏族传统修建而成,大到房屋设计,小到桌椅板凳,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有种回归古村落的感觉。而且院子占地面积大,房间多,规模明显比一般农家乐、藏家乐要大得多。
“毛玉村有3个社,全村170户,500多人中,贫困户有13户,54人。脱贫工作开始后,乡政府争取旅游扶贫资金200万元,动员村民开办5个藏家乐。10户为一组,每户再自筹2万元。这样一来,每个藏家乐的投资就是60万元。”多巴笑着告诉记者。
在2015年年底,统一规划设计的藏家乐陆续竣工,去年5月份,5个藏家乐正式营业。
故居藏家乐的负责人叫扎西才让,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忙着要去采购需要的食材。“我家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平时妻子在家照顾他们,我外出打工赚钱,一年收入不到一万元。乡上提出要办这个藏家乐,我第一个报了名。去年经营的时间不长,到年底每一户都拿到了一万多的分红,这比我外出打工要好多了。”扎西才让笑着说。
夏吾才旦和女儿是村上的低保户。过去,因为有着轻度智力障碍,想要赚钱养家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加入藏家乐之后,他在后厨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切菜、烧火,虽然是打杂,但除了分红,每个月还有二三千元工资。
“原来哪有机会在家门口挣钱,都是外出干些苦力。如今的生活真是改变了!”对于这种扶贫方式,村支部书记才让加伸出了大拇指。“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村上还专门请人来办了培训班。现在要是生意好的话,每天差不多能接待40个人,藏餐很受欢迎。这5家藏家乐让我们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