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马王皮影表演中(资料图)
1●本报记者 杨晓江
在南部、阆中,“三陈”故事家喻户晓。在数百年前,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状元堂陈母教子》就将“三陈”的故事搬上了戏剧舞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日前,四川省第三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在成都举行,南部县文化馆带来的马王皮影《陈母教子》,在光与影之间演绎了另一段“三陈”故事,使三陈文化延绵不绝。
A 亮相全省曲艺赛场 11分钟演绎陈母教子情
日前,在四川省第三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决赛现场,南部马王皮影戏《陈母教子》作为唯一参赛的皮影戏精彩亮相。当灯光照亮幕布,音乐响起,精致小巧的皮影人物依次登场。幕布背后,几位演员双手操作皮影,点头、跑步、弯腰、转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在11分钟的时间里,几名演员利用皮影人物,讲述了北宋年间,高中状元的陈尧咨在路过绵州时接受贿赂,回家后被母亲冯氏严厉杖责的故事。“冯氏教育儿子要廉洁奉公,做一名为国为民的好官。虽然陈母教子的故事有很多个版本,但无一不展现出陈家良好的家风。”南部县文化馆皮影剧团团长何中平如是评价。
“三陈”是南充读书人的榜样,“三陈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读书人。何中平介绍,近年来南部县大力弘扬“三陈文化”,因此皮影剧团以三陈故事为蓝本进行皮影新戏创作,经过一年时间的打磨、修改,《陈母教子》完成创作,并首次在大型舞台上与观众见面。
B 弘扬“三陈文化” 演出皮影戏《卖油翁》
《陈母教子》由何中平、王春红、杨洪富三人创排,该剧融入了川剧元素,地方特色明显,韵味十足,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其实,《陈母教子》并不是关于“三陈”故事的第一个剧目。
何中平告诉记者,在早些年马王皮影就根据欧阳修的《卖油翁》创作了皮影戏。《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皮影戏《卖油翁》中皮影人物扇扇子、射箭、倒油、挑担子等动作灵活自如,人物对话风趣幽默,充分展示了马王皮影的优秀技法。“如今皮影《卖油翁》已经是剧团的经典剧目。”何中平说,接下来,剧团还将继续挖掘“三陈”故事,创作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皮影剧,让“三陈文化”随着皮影演出走向全国各地。
“一张牛皮刻出人物山水,半边脸谱表尽喜怒哀乐。”何中平说,马王皮影根植于川北的乡野,无论从外形上、表演上、音乐上,都有很强的川北地方特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王皮影从清代至今,已经传承了数百年,目前已经是第八代传承人。马王皮影一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创作的《穆桂英挂帅》《十五贯》《武松打虎》《铡美案》《逼上梁山》等传统剧目深受百姓喜爱。“南充境内‘三陈’遗迹众多,‘三陈文化’独具特色,以皮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不但百姓爱看,也能更好地促进皮影艺术的传承。”
◆相关链接
“三陈”
陈省华(公元939年—公元1006年),字善则。曾祖陈翔为蜀新井令(新井县属阆州, 因境内多盐井,故以“新井”名之,治所在今天的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 陈省华有三子,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世称“三陈”,父子四人皆进士,故称“一门四进士”。
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状元,官至宰相。
陈尧佐(公元963年—公元1044年),进士出身、水利专家、诗人,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陈尧咨就是欧阳修 《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除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了《状元堂陈母教子》外,司马光在《陈氏四令祠堂记》中写道“文忠康肃公仍居群士之首,遂接踵为将相,始大其家。子孙蕃衍,多以才能至美官,棋布中外。故当世称衣冠之盛者,推陈氏”,盛赞陈家的学风家风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