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燕馨) “这个卖白菜的商贩在秤上搞猫腻,我家的白菜足足少了7.5公斤。”昨日,市民赵大妈向记者报怨说。
赵大妈今年72岁了,因腿脚不好,每年到买秋菜的时节,都是儿女帮其准备秋菜。今年,儿女因故都不在本市,没办法,赵大妈只能自己买秋菜。
“我腿脚不好,不能去市场上买秋菜,只能等流动菜贩到我家楼下时,我才能买菜。”赵大妈说,前日下午,一个卖白菜的流动菜贩来到她家楼下吆喝、叫卖。赵大妈下楼一看,发现白菜品质很好,一打听,每公斤白菜0.50元。于是,赵大妈决定买他家的白菜。
“我当时一共买了128公斤白菜,共64元。付完款后,菜贩离开了。大约一个小时后,我的一位亲戚来家里看我,听说我买了白菜,他表示要帮我把白菜摆放在楼下空地上晾晒。可是,当亲戚摆放完白菜后对我说,我家的白菜好像是不够秤。为了验证此事,亲戚特意回家取了自家的大秤来帮我称一称分量。结果,这些白菜最终分量为120.5公斤,整整少了7.5公斤。”赵大妈说。
因自家亲戚是收废品的,所以,赵大妈对亲戚家的秤还是足够信任的。对于亲戚称出的这个结果,赵大妈很气愤。“这肯定是菜贩在秤上搞猫腻了,他的秤不准。”赵大妈说,7.5公斤白菜虽然仅仅是3.75元,但这一点钱却葬送了菜贩的信用,失了诚信,以后,大家怎么可能再到菜贩那买菜。现在电视上天天播以诚信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希望这个菜贩能多多学习,提高自己的诚信,这样既是堂堂正正做人,也能更好的做生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我希望我是他最后一个欺骗的人。”赵大妈说。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