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势
华西村本身已成为吸引人才要素的“源头”;因此,华西村年轻人的回流并非社会语境下的探讨,而是经济体系下的把脉。
低调、内部通婚、开着豪车去村企上班……长期以来,华西村和村中的年轻人被贴上了许多标签。据《新京报》报道,和时下国内农村年轻人大规模向外“流动”不同,多年来,华西村一直保持着大约98%的年轻人返乡率。这些年轻人,一般毕业后一两年内结婚,婚姻多靠熟人介绍。即便是在外自由恋爱的,最终也会把另一半带回华西。
从改革开放之初,华西村就以“天下第一村”闻名全国。伴随改革开放崛起的轻工业、制造业中,华西村是长三角实体经济的绝佳观照样本。目前,华西集团共有控股子公司283家,其中控股1家上市公司,联营参股公司80家,产业涉及金融、融资租赁、钢铁、化纤、农业等多个板块。
但华西村的特殊价值不囷于经济意义,而是它以传统村镇存在于现代社会,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聚合体。某种程度上,华西村透视出传统乡土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交融的独特尝试,并呈现出人口流动的逆势景象。
为何会出现人口流动逆势现象?
对于现代工业社会,人力资源作为市场要素之一,会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人口流动因此自然发生。而村镇农耕经济的结果,是趋向于形成封闭的、人口流动程度小的乡土社会。这种社会形态在中国源远流长,持续几千年。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腾飞,明显变化之一是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本质而言,具有规模效应的华西村,是一座有传统乡土村庄宗族门槛的家族企业。如此看来,村落本身已成为吸引人才要素的“源头”——“产业园区”。因此,华西村年轻人的回流并非社会语境下的探讨,而是经济体系下的把脉。
基于这一前提,更值得追问的是,华西村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外地年轻人的资本?这才是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标准。
事实上,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华西村也曾掉队。有报道称,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华西集团总负债高达389.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78%,有息负债245.7亿元。这一背景下,华西村开始了转型。从参股银行、投资电竞,到兴农贸市场、建光伏电站……昔日以冶金起家,以钢铁、化纤为支柱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正迎来村庄产业多元化的“新一波”。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华西村作为一个独特样本,前行之路并无参考。
诚然,城镇化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方向,但华西村与发达国家的乡村经济模式,毕竟还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在宗族联系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寻求解决方案,如何找到传统村镇与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的新融合之道,弥合旧产业与新风口之间的落差,这是摆在华西村面前更为重要的命题。
□边际(财经评论人)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