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投入2000万元,为海南缺水地区打100口至善井,造福30多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进程,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世人瞩目的显著成就。而海航集团用15年时间,投入2000万元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因地制宜,完成实施了至善井计划,为海南缺水地区打100口至善井。据悉,海南虽四面靠海,但地势中间高四面低,不利于降水的储存,河水直接入海;西部多玄武岩地区,石头留不住水,老百姓多用水缸储水,不利于卫生,而农业生产更是靠天吃饭。2003年,海航集团启动至善井项目,一方面为缺水地区解决饮水难题,另一方面也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保护水资源,为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
“为海南人民多做些好事,回报海南”,15年来,从选址、施工到交付、验收,再到协调各个部门修建配套设施,让当地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海航集团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心和义举也随着一口口至善井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
告别不卫生的地表水
2017年9月7日,上午10时。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东星村的村委会门口,早市结束了,还有两三个菜摊摆着,旁边一处喝茶的凉棚下,几个村民正在聊天。
东星村党支部副书记苏文献像往常一样来到村里最醒目的建筑——水塔前,查看水管和水泵,在那里,一块石碑因为气候常年湿热已经长了些青苔。“至善井,2003年12月28日”。15年前,这块并不起眼的石碑和它后面的水井,改变了东星村2000多村民的生活,在那之前,村民常年饮用达不到标准的地表水。“打出井水的时候,还没有建水塔,大家都排着队,自己拿桶把水接回家”,苏文献回忆。建好了配套,这口至善井一直用到了现在,村民们也过上了饮用水入户的日子。
作为海航创业10周年之际(2003年)启动的公益项目,至善井计划历时15年,在玄武岩地区,在中部山区,在西部沿海地区,至善井遍布18个市县,到这个月,已经完成了第100口。关于该计划的执行时间,最初谁也没有想到会持续这么久。海航实业社责部总经理助理李俊说:“这100口至善井所花费的时间和困难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口井从选址到最后竣工,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的困难。”打好的井水量不够,是否要重新选址;水量充足的水井,进行水质检验后,可能会出现水井含铁或者含氟过高无法饮用的情况,还需要安装净化装置等等。
事实上,包括水泵后续的更换和维修,也都是海航的工作人员出面联系和购买。
回访和修复:水不能断
水井维护是个长期工程,在打新井的过程中,海航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对以往91口至善井做了回访,并对其中17口井做了修复。琼中县黎母山镇三脚岭村是黎族少数民族居住区,这里家家盖起了两层小楼。但在2008年之前,三脚岭村的村民喝水要走1公里的山路,才能用木桶木车推回两桶水,每年还有四五个月的旱季,喝水成了最大的难题,更不用说种植橡胶挣钱了。
9年前打井的时候,村里没有路,大型设备运不进来,只能把设备拆了靠人工抬进来,至善井的第39口井就是这么打下来的。
有了水就可以种植农作物,如今,至善井长长的管道穿过橡胶林,经过修复的至善井水泵焕然一新,“如果水泵坏了,就打这上面的维修电话”海航集团海建工程的卢伟彬一再嘱咐三脚岭村的村长李海林。
这些年来,水泵坏了、管道老化,甚至有的村没钱付电费,至善井计划的工作人员都得参与协调,可以说,为了让当地村民吃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至善井计划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打井这件事本身。
从一年多到12天,打井还只是第一步
今年60岁的周军山是至善井计划的第一任项目经理,从2003年到2015年,周军山带领着项目组和工程队打了91口井。“最难的那口打了一年多”,这口井位于五指山毛道乡毛道村,从海口开车到工地现场,至少六七个小时,而且山路险要。最让工程队沮丧的是,打井打到了地下200多米,终于出水了,但是却只有每小时1.2吨的出水量,达不到专家核定的5吨的标准。
“怎么办?再找(出水)点,接着打。”至善井伴随周军山职业生涯的后半程,对这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来说,“再找点,接着打”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打井专家冯廷汉有些无奈地评价打井这件事:就算是科学方法也不一定能够百分百成功。这位77岁的海南省环境地质研究所原所长不仅要带领技术人员勘测出水点,还要帮助项目严控成本,让他欣慰的是,今年,至善井在屯昌打的五口井,有四口都非常顺利,甚至创造了12天出水的最短工程纪录。
15年时间的辛勤,造福30多万人,至善井不单单是一口口干净的水井。从帮助缺水地区解决饮水、用水困难入手,有效改善当地生存和发展环境,最终达到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的目的,这才是圆满实现了海航集团至善井计划的最初发心。
■ 对话
“一滴水”精神融入社会海洋
创造无限价值
●高建(海航集团运营总裁)
新京报:海航集团当初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启动至善井这个公益项目?
高建:海航创业始于海南,2003年是海航创业十周年,也是海航安全运营十周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和海南人民对于海航的支持,那个时候公司领导就希望为海南做点什么。我们发现海南虽四面靠海,但地势中间高四面低,不利于降水的储存,河水直接入海;西部多玄武岩,石头留不住水,老百姓多用水缸储水,不利于卫生,而农业生产更是靠天吃饭。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用水问题,我们启动了“至善井”计划,承诺为海南人民打100口深水井。
“至善井”项目至今已经持续了15年,如今海航开展过的公益项目有百余个,正在开展的公益项目有几十个。但“至善井”项目在海航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在告诉我们海航公益的基因是根植于海航创业之初的,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看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缺水,知道可以通过打井来解决;当时能力也有限,一个刚刚创业十年的公司,其实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风险,但当时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海航做出了一个长期的承诺。现在以海航的体量已经可以很轻松地做一个5年期或10年期的公益规划了,但2003年,做出一个十几年的承诺,是很不容易的。
新京报:在这15年中,海航对于公益思路和实践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
高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国内开展公益事业有了更深远的规划和实践,海航做公益的思路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我们纳入更多专业机构参与到我们的项目规划中来,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面对一个社会问题设计公益项目的时候,也有了更深入思考。
例如,2003年我们发起的“至善井”是我们扶贫领域的一个项目。当时我们看到海南老百姓因缺水引发的一系列贫困问题,其实这仅仅是引发贫困问题的一方面,一个区域的整体贫困有着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的原因。2016年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倡议下,海航开始重新考虑在海南设计扶贫开发项目。
2016年1月1日,正值联合国正式启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政府出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这是中国首个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国内发展和国际义务的全国性战略。在此背景下,海航集团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组建专家团队设计“海航海南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扶贫示范村”项目。
这个项目不再着眼于贫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综合分析引发一个区域贫困的多种因素和深层问题,致力于建立一套减贫的模式,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建设可持续发展及减贫村级示范区,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核心,引入海航各产业资源,打造基于企业参与、农户资源、市场整合与生态资源保护为核心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商业发展扶贫模式。不仅为示范村带来根本性脱贫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为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新京报:经历漫长但又有意义的公益之路,你和团队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高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海航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与海航的企业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分享、大众成就”,我们始终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去践行每个社会责任项目。在实践中,我们也真正认识到了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水”,能力有限,但用“一滴水”精神融入社会的海洋,就能够创造无限的价值。
新京报制图/新京报记者 陈冬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曲亭亦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