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主任医师,一名科室主任,自他从医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记录每个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情况,不断总结和回顾,并不定时进行随访,提醒患儿父母一些注意事项。24年来,他完成二十四多本病案记录,总结和分析了1万多位患儿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
同行认为很难坚持的事情,他做到了极致、创造了奇迹,他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他就是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鹏高。
勤奋+坚持=学习+提高
今年48岁的王鹏高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来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原郑州市儿童医院),轮转后被安排到心脏外科从事临床救治一线工作。谈及当初为什么给患儿做总结记录并进行随访,王鹏高回忆起了刚上班时的日子:“1998年,我到郑州市儿童医院上班,如何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从事风险极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儿童心脏外科专业医生,如何寻找到实现心中目标的有效途径,自然而然就想到总结患儿的治疗全过程的病情变化,就像上学记学习笔记一样,这也是一个学习、思考、总结和积累的过程。从事心脏外科的第1个患儿开始就有记录,我记得很清楚,我接诊第一个患儿是个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6岁,男孩,经过3天术前检查和状态评估,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天的加强监护和治疗,术后第8天全面复查显示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痊愈出院。出院后定期预约复诊。”
这一记,王鹏高就再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每次手术都不忘用心记录下手术中的点点滴滴,随身带着笔和本子,只要他接诊过的患儿,他会把其姓名、性别、地址、电话、住院号、入院情况、手术记录、出院日期和情况、尤其是诊断、切口、术式、病理号、随访记录等记得清清楚楚,有的还画了解剖简图、手术图解,方便回顾和记忆,并进行接诊或术后自我检视,记录手术的准备与实际情况,分析手术及治疗方案,甚至详细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力争把每台手术做成精品。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理论和实践科学,很多治疗是不可逆转的,对患儿来说只能一次,不能再有第二次,除非是特殊情况,这不仅仅是住院期间多遭罪、多花钱那么简单,直接关系到他出院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有时稍不注意,就会给患儿带来终生痛苦,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对待。”
多年来,王鹏高一直坚持给病人做病案记录、总结和分析,二十四多本,叠加每本厚度达50cm,每页或多页记录着1位患儿治疗经过和转归情况,他对接诊过的每一位患儿的病情都记忆犹新。王鹏高用这种方式体现了一名医者对职业的敬畏、对技术的追求、对每位患儿的责任。
在做好总结记录的同时,王鹏高还对接诊过的每一位患儿进行随访:“您好!我是儿童医院的王鹏高医生,出院后身体恢复情况如何?吃饭好不好?生长发育情况怎样?平时可多吃些芹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也可以多吃点香蕉、喝点蜂蜜水,多吃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果来复查,下周2我出门诊,可到门诊找我,打扰您了!”这样的电话,从医二十多年来,王鹏高不知打了多少次,那份耐心、关爱,常常使患儿及家长意外、温暖又感动。
在王鹏高的印象中,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对陈某某的随访:“从2005年9月12日做手术到现在,至今已经16年了,当时3岁多的患儿陈某某,因为先天性法洛四联症做的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并定期复查,现在孩子已经成了一名在校大学生。”16年来,王鹏高对他做了无数次随访:“指导他日常自我监测、适当锻炼、注意事项,甚至进行心理辅导等,因为一次手术,我们几乎像亲人一样了,后来,他保持电话和微信联系,联系更方便了。”陈某某术后能高质量地生活十多年,不得不说与王鹏高的指导有直接关系。
照着总结记录本上一位李先生的号码,记者随即拨了出去,询问其女儿现在的情况。经了解,李先生的女儿出生7天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情况,紧急从当地医院转入河南省儿童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孩子诊断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呼吸衰竭。该病最佳治疗时间为出生2周,不要超过1月。术前准备完成后,王鹏高亲自主刀为孩子做了大动脉转位调转(Switch)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闭术等,术后3天顺利二次关胸,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孩子出院已经2年多了,定期复诊,恢复得很好。孩子的妈妈加了王主任的微信,有时间就把孩子的短视频发过去,共享孩子健康快乐的时光。李先生直言,现在,王鹏高主任这样的大夫少见。
“对患儿进行随访,尤其是对病情重的、典型的、二次手术的,更是要重点随访。看似麻烦,其实受益最大的是医生,既可再次验证自己的医术技术,还能总结与反思,好的可以巩固、推广,不足之处则可以及时调整临床思路、治疗方案,加强改进。这样,不仅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更有利于医术技术的提高。我始终信奉一句话,即不希望大夫在惨痛的教训中成长,而是在前人成熟的经验中成长。”
关怀+医术=满意+极致
王鹏高具有工匠精神,将心智发挥到极致,全身心专注于临床工作,乐于琢磨临床工作,精益求精地开展临床工作,不管多忙多累,即使手术到凌晨2、3点钟,他也要认真记好病情笔记,才进入生活状态。在字迹工整的笔记本中,我们读懂了作为一个专家型医生对工作认真责任的坚守。字迹清晰工整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职业的一份尊重。
二十多年的总结记录的过程,王鹏高把用情、用心、用爱贯彻到工作中。他表示:记笔记不但是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与患儿及父母进行治疗和沟通的全过程。记录患儿的病情,正是他和患儿及患儿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媒介,体现着他的体贴和耐心。他在就诊过程中,除了需提高个人的医术技术水平,加强个人的医德修养自觉外,还特别注重与患儿及父母的相互沟通交流,在就诊中察言观色,随时观察患儿及父母的情绪变化,照顾患儿及父母的求医心理,富有耐心地向患儿及父母解释病情,用通俗的语言让患儿及父母对患儿的病情心中有数,写出能让普通人认知清楚、理解清楚的总结记录也是与患儿及父母的重要沟通途径。
多年的临床工作王鹏高深有体会地说,人一旦生病,心理上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和关怀,来自医生的治疗和随访,便更显得意外而又珍贵,让很多患儿和父母为之惊喜。然而,有些患儿父母会提意见、发牢骚,“医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患儿的情况又各有不同,千差万别,治疗中难免会有患儿及父母发牢骚,这时也要虚心接受批评,患儿及父母说得不对,也要及时沟通、解释;说得有道理,要及时接受、调整,这样既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王鹏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深刻地认识:“我的患儿不只涉及他一个人,还会影响到他的家人,可能会为他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一个医生,不仅要讲医术、技巧,更要讲品德医德修养,有感情,对患儿不尽心,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王鹏高的坚持,博得了患儿及父母的一致好评,现在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随便翻开王鹏高的总结记录:“2007年5月份,一个月手术治疗23位患儿;2018年3月,一个月痊愈出院26个患儿,最忙的时候,每天要做5台手术。”
王鹏高作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东院区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他的同窗好友河南省肿瘤医院博士、主任医师鲁朝敏,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博士、硕士生导师施新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马力等得知他的多年坚持为患儿做总结记录的习惯,十分敬佩地说他是自己知道的医生中唯一一个能记录每个患儿病情的医生,称赞他把临床工作做到了极致。
王鹏高说:“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患儿及父母的信任,一个陌生人能把健康与生命交到自己的手上,这是多大的信任啊!为了这份信任,自己付出多少辛苦都值得。患儿的健康与快乐,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奖赏,尊重患儿就是尊重自己,爱护患儿就是爱护医院。”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现在他已成为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儿童微创外科学组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并取得省、市科研2项,发表SCI文章 2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文章5篇,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并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微创治疗、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氏四联症、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弓断离、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转位等)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各种胸部疾患(如:先天性肺囊性变、隔离肺、纵隔肿瘤、漏斗胸等)的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王鹏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每个患儿诊治疾病,同时都用心记录着每个患儿的诊治过程,他用自己日复一日地付出,践行着一个医者当初的初心和誓言。同时,他也践行着当初学医时的诺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